協會成員動態: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身穿“志愿紅” 守護千萬家
——中昊晨光企社聯動志愿服務隊戰“疫”記
中昊晨光企社聯動志愿服務隊成立于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的最前沿,于2月10日正式集結,由中昊晨光院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共33名組成,平均年齡35歲,主要承擔社區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服務內容包括防疫知識宣傳、體溫監測、居民勸導解釋、進出人口登記、交通勸返、社區消毒等工作,覆蓋范圍遍及臨江社區所轄5個居民小區、10個點位。截至目前,累計服務時長達1988小時。
疫情蔓延,火速集結
在全國疫情蔓延的緊急時刻,晨光院家屬區所在的新成立社區——四川富順縣鄧井關街道臨江社區面臨人員不夠、情況不清、陣地也還未得到完全保障的實際困難,而疫情來勢洶洶,一刻也不敢耽擱。社區書記賡即向社會發出支援信息:“急需大量志愿者,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此時的晨光院已然心中有數,疫情發展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簡單,必須各方聯動,聯防聯控,齊心協力才能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公司黨委的大力支持下,黨委工作部在黨團支部發起征集志愿者參與社區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的號召,“我來!”“我也來!”“算上我!”群里熱血涌動,不到半小時的時間,第一批志愿服務隊就集結完畢,準備出征。
黨委書記李嘉同志當即表示:“一定要在確保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積極協調公司疫情防控領導辦公室,緊急分撥40個防護口罩配發一線,確保志愿者的防護安全。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伍永強也親自來到各小區志愿服務點看望慰問一線志愿者們。
堅守卡口,聯防聯控
企業后方的支持極大地激勵著前方的志愿服務人員,來自黨員突擊隊的隊員們自覺將黨旗插在了防控工作的一線。他們始終按照總書記“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在人民戰場上不講條件的為群眾服務。
疫情防控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完成的事兒。工作越是到基層,情況就越顯得錯綜復雜。2月12日是實行小區封閉式管理的第一天,盡管志愿者們已提前挨家挨戶地發放了出入證,仍然有大量居民渾然不知的“闖關”“直入”。一天近12小時的工作時間,志愿者們的解釋勸導工作幾乎沒有斷過。
駐點在三廠家屬區的黨員饒君說,平均每三分鐘就要勸返一輛摩托車或小車。
派駐城市花園A區的黨員孫巧說,小區進出的居民從早到晚就沒斷過,盡管點位志愿者已經比較多的情況下仍然要面臨大量的解釋勸導工作。
駐點城市花園C區的青年張明林說,小區大爺大媽們趁著陽光好,在小區集中打麻將,好說歹說才把大爺大媽們勸回去……
盡管面臨的具體情況錯綜復雜,志愿者們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安危放在首位,細心耐心地進行解釋和勸導。
就這樣,數十名志愿服務隊員輪番上陣,利用自己輪班休息時間,不計報酬、不畏辛勞,每天從早到晚堅守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
愛心傳遞,情暖晨光
青年志愿者劉毅磊、向健了解到社區一老奶奶孤身一人在家,主動來到家中,為她監測體溫,確保健康安全。
青年志愿者張明林了解到社區大爺大媽們急著外出繳納水氣費的情況,主動告知營業網點已關,并幫助他們在手機上一筆一筆地繳納水電氣費。
青年志愿者張霞,自己都還是一個20出頭的小姑娘,獨自一人在通往塔山小區的陡坡上,幫助老奶奶搬運電視機,小小的身軀被大家笑稱為“女漢子”。
黨員志愿者雷躍權離家30公里參加志愿服務隊,中午就蜷縮在自己的車上啃一口面包,當父親病重需回家照料無法繼續志愿服務時,他心情沉重地交給組織20個一次性口罩:“捐給志愿服務隊,我會一直在后方繼續支持著大家!”
黨員志愿者周陳剛下夜班就趕到小區服務點繼續一天的堅守,看到左鄰右舍總是樂呵呵地幫助他們提米提油,送菜上門。
……
愛是會傳遞的。
種種暖心之舉群眾都看在眼里,為他們豎起了大拇指,解釋勸導工作也得到居民的支持,大吵大鬧的少了、強行闖關的少了,小區也更加和諧了。
這群志愿者,也在慢慢影響著身邊的人,有接力的“兄弟檔”,有一齊上陣的“母女檔”,有受愛人影響的“夫妻檔”……越來越多的志愿服務人員參與其中,并且一直堅持到最后。
站好一班崗,守護整座城。
中昊晨光企社聯動志愿服務隊沒有干出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有家長里短、柴米油鹽。他們聯動的不僅是企業和社會、員工和居民,更與全國抗擊疫情一線的所有工作人員連成了一條線,鑄就了疫情防控一道堅不可摧的萬里長城。
(摘自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